每年150多亿吨泥沙入海,它们去了哪儿原来海洋

2021-12-07  
河流承载着人类的文明,河流的泥沙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皆诞生在河流经过的土地。考古学家们在河流流域发掘了众多的文物,昭示着这些灿烂的文化。
河流会淹没这些远古文明的土地,但是同时会留下它带来的泥沙,这些泥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元素,利于庄稼生长,因此洪水过后土壤会更肥沃。
也是这个原因,古人惧怕河水但也敬畏河水,这些河流也成功成为了这些文明的“母亲河”,而大海便是这些母亲河的归宿。
奔腾不息的河流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求知欲也开始增长,大家都知道洪水会造成水土流失,肥沃的淤泥来自沿途的山石土地,最终流入大海。
那么地球存在了大约46亿年,海洋与河流也共存了超过40亿年,这么多年的水土流失,为什么陆地上依然有各种地貌,海洋也依旧浩瀚,它为何在这40亿年的时间里没有被填平?
当人类深入探索后才发现,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守恒的,一切都是地球的安排。
神奇的大西洋山脉
地质学家们估计,每年地球上的河流会携带150多亿吨的泥沙入海,如果按照地球海洋的年纪45亿岁算,这些泥沙的累积高度将达到大约2万米的高度。
约等于喜马拉雅山山顶与马里亚纳海沟沟底的高度差。所以,“接纳”了这么多泥沙的大海应该被填满了才对,可放眼望去,海洋似乎并没有变小。
就在大家希望哪位知名的地质学家能够提出学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化学家反而找到了解答的方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成为了战败国,面对《凡尔赛合约》上的天价赔款,德国陷入了财政危机,为了拯救国家的经济,德国化学家佛里茨·哈勃提出了用海水冶炼黄金的办法。
当时的科学已经探明海水中含有黄金,每一立方千米中就有约五吨黄金,只是分布非常散乱,佛里茨·哈勃认为这个时候德国可以放手一搏,收集海水中的黄金。
德国面临的赔款是1320亿马克,折合英镑约50亿,按照当时一盎司黄金4.25英镑的价格,德国只需要提炼7000多立方千米的海水就可以。
德国曾提出过海水炼金设想
于是德国政府拨款拿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声呐探测船,前往大西洋淘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德国花了大价钱也没提炼到黄金,还让原本就危机的全国经济雪上加霜。
不过这趟淘金之旅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佛里茨·哈勃发现,海洋之下似乎没有人类想象的平静,海底也没有人类想象的平坦,因为声呐探测到大西洋海底有一条山脊。
随后化学家佛里茨·哈勃化身地质学家继续探索,最后发现这条山脊绵延了数百公里,宛如一条巨大的裂缝横亘在大西洋海底。
大西洋淘金让佛里茨·哈勃在自己的本职领域折戟,却让他在地质界声名大振,很快地质学家们被这条大西洋海底山脉吸引。
德国曾提出过海水炼金设想(炼金器具)
然而受制于那个年代的技术,大家只能寄希望于声呐探测,对于这条山脊的了解一直止步不前,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类制造的深海探测器达到大西洋海底,地质学家勒皮雄主持了此次探测工作。
探测发现,这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山脊,而是一条绵延数万公里的山脉。宏伟程度超越了地球上最长的安第斯山脉。
山脉从北冰洋的最北端开始一直延伸到了南极洲附近,在大西洋中部的时候山脉拐了个弯,呈现“S”形,总长度约1.5万公里,平均宽度1公里,平均高度2000米,山脉面积占大西洋总面积的30?
海底山脉颠覆了人们对海洋与陆地的认知,让人们好奇这个山脉是怎么来的?难道海底与我们的陆地一样会出现各种地貌?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想到,一项新的地质现象将被发现。
海底山脉走势模拟图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著名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一种地质变迁。他猜测在中生代的时候,我们熟知的这几大州都是挤在一起的,称之为泛大陆。
后来泛大陆分裂开来形成了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劳亚大陆后续分裂,形成了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冈瓦纳大陆分裂后形成了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南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